郑州航院南乌拉尔学院
学校主页 Русский English
  •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党政领导
    • 机构设置
    • 学院风采
  • 学院动态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教育教学

    • 规章制度
    • 专业设置
    • 课程设置
    • 人才培养
    • 俄语园地
  • 师资力量

  • 党群工作

    • 党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学生工作

    • 机构设置
    • 规章制度
    • 工作动态
  • 机构评估

    • 佐证材料
    • 评估动态
    • 评估知识
    • 媒体报道
  • 国际交流

    • 交流动态
    • 留学风采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下载中心

  •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动态
  • 教育教学
  • 师资力量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机构评估
  • 国际交流
  • 招生就业
  • 下载中心
首页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汉字解码融血脉 文化同源铸同心——郑州航院“石榴籽 一家亲”民族团结社会实践纪实(三)

发布日期:2025-07-13 信息来源:南乌拉尔学院  浏览次数: 审核人:钱亚军

 横竖撑起华夏筋骨,撇捺勾连团结血脉。文字与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文字长河:在博物馆解码交融密码

7月8日,郑州航院“石榴籽 一家亲”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走进中华文明的重要地标——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殷墟博物馆,展开了一场探寻文化根脉、解码民族基因的深度实践。

上午,实践团踏入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宛如星辰般璀璨:雪域高原的藏文显得神秘而庄重,草原史诗般的蒙古文挥洒奔放且有力,丝路明珠般的维吾尔文流畅而优美,丛林记忆中的傣文则灵动且古朴……团队成员纷纷驻足于各个展柜前,细致辨认着不同文字的独特形态,深切感受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磅礴基因。

在穿越三千年的文字长廊中,团队成员马雯涓、余成玥、范云坤、杨皓文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汉字中的民族团结》主题宣讲。他们以汉字为钥,解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密码。借助展厅内的实物,生动诠释了汉字作为文化纽带,如何贯穿历史长河,联结各民族。宣讲在团队“一护文化根脉、二促交流互鉴、三铸团结之魂”的铿锵誓言和“以文字为舟,以团结为帆”的合诵声中达到高潮,引发了参观者的强烈共鸣。

文明探源:在殷墟感悟文字之根

下午,实践团抵达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殷墟。在殷墟博物馆内,成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凝视着那些古老的甲骨文。那些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正是汉字的起源。团队成员在甲骨展柜前久久驻足,尝试辨识简单的字符,脑海中浮现出三千多年前先民占卜、记录的场景。

后母戊鼎(复制品)的雄浑气势,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商代青铜铸造的巅峰技艺与王权礼制的庄严气息。大家围绕鼎身的纹饰和铭文展开热烈讨论,深入理解这些器物所承载的丰富文明信息。

随后,成员们踏上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遗址,实地探寻甲骨文的出土地点。面对残垣断壁,他们遥想殷商都城的昔日辉煌。“一片甲骨惊天下”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切的体验。

青春回响:守护共同的文明火种

当夕阳为青铜字坊镀上金色光辉,实践团在“墉”字形建筑前定格身影。此刻,甲骨窖穴的古老刻符与数字屏上的壮文新诗隔空对话,见证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传承。

从甲骨文的神秘刻痕到多民族文字的璀璨星河,从殷墟的文明源头到文字博物馆的时代创新,郑州航院学子的安阳之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与团结铸魂之旅。他们深刻领悟到:汉字,是解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密钥;殷墟,是印证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坚实基石。

新时代青年必将铭记这份厚重的文化馈赠,以青春之力守护文明根脉,共铸团结同心,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永绽光芒!


下一条:安绣绘韵融千族 文化同源梦同彰——郑州航院“石榴籽 一家亲”民族团结社会实践纪实(二)

【关闭】

龙子湖校区地址: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07教学楼A座4楼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南乌拉尔学院版权所有

邮政编码:450046    联系电话:0371-61910030,61910037


官方微信